查看原文
其他

张枣《春秋来信》

张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春秋来信》同时是一部诗集的名字,包括中德对照的本子。现代诗歌需要阅读,其次才是阐释和传播的具体工作。从出于阅读者个人文学经验的“亚文本”期待视阈和文本接触的开始,掷骰子的恶毒捕获的乐趣对批评家却很快变成了寻找方法论的苦役,我们说,一旦意识流的朦胧发现被要求转化为具有逻辑清晰性的类科学批评,这就有似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的归来,焉知出自渔父强力的安全策略的方向考虑不是损失?另一方面,批评的自由王国又肯定存在隐秘不为人知的界限,而不仅仅是自我主义者永恒回归的阐释循环与能指游戏。明乎二者对批评者来说尤为重要。舍筏登岸的禅喻对批评无乃太远?这样说固然也不是抱怨,至少,可以阅读乐趣来宽慰批评困难,宣称它们和写作属同一种文之悦。本文的写作也必将是开放刺激的历险,这里我更多想起中国诗话的印象评点,其中的智慧非形式理性的头脑可以轻易触及,在今天无奈已经衰落,我只有勉强取道罗兰·巴特《S/Z》里“星形裂开的文”,而留意于可以主观区别的语素或曰符码。关于作者,关于可写性文本,罗兰·巴特有种种过于浪漫的说法,而且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替换、转化了社会政治内容的左派情绪(这一点已经被年轻一代哲学家指出,无疑,在德里达那儿更为明显,激进的姿态,虚无主义的激烈)。



张枣《春秋来信》


1


这个时辰的背面,才是我的家,

它在另一个城市里挂起了白旗。

天还没亮,睡眠的闸门放出几辆

载重卡车,它们恐龙般在拐口

撕抢某件东西,本就没有的东西。

我醒来。

身上一颗绿口子滚落。


2


我们的绿扣子,永恒的小赘物。

云朵,砌建着上海。

我心中一幅蓝图

正等着增砖添瓦。我挪向亮出,

那儿,鹤,闪现了一下。你的信

立在室中央一柱阳光中理着羽毛

是的,无需特赦。得从小白菜里,

从豌豆苗和冬瓜,找出那一个理解来,


来关掉肥胖和机器

我深深地

被你身上的矛盾吸引,移到窗前。

四月如此清澈,好似烈酒的反光,

街景颤抖着组合成深奥的比例。

是的,我喊不醒现实。而你的声音

追上我的目力所及:“我,


就是你呀!我也漂在这个时辰里。

工地上就要爆破了,我在我这边

鸣这面锣示警。游过来呀,

接住这面锣,它就是你错过了的一切。


3


我拾起地上的绿扣子,吹了吹。

开始忙我的事儿。

静的时候,

窗下经过的邮差以为我是我的肖像;

有时我趴在桌面昏昏欲睡,

双手伸进空间,像伸进一副镣铐,

哪儿,哪儿,是我们的精确呀?

……绿扣子。




他 乡 亦 诗 乡

——浅 论 先 锋 诗 人 张 枣 的 诗

葛 培 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有一种新气象,那就是朦胧诗的出现。朦胧诗曾一度让文坛骚动,随之引发了较长时间的争论,但朦胧诗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可能。在西方,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个性主义、生命哲学开始萌芽,尼采用“上帝之死”来隐喻西方传统文化信仰产生了根本危机,传统观念走向解体;叔本华建立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柏格森提出了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更将这种哲学渗透进社会人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更加之加缪、尤奈斯库的荒诞主义的蔓延,西方文化迎来了现代主义时期。在中国,现代主义在“五四”时期被译介,对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十年动乱”则产生了八十年代“迷惘、怀疑的一代”,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青年对现实开始了颠覆性的思索,面对国家、理想、爱情和道德,他们失落、困惑、怀疑、迷惘,这一些和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完全一致,这就是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有人把朦胧诗、朦胧后以及后现代诗歌统称为先锋派。如今,后期朦胧诗更多的影响是在西方汉学界,即便是在中国,它们也被学院奉为诗歌正宗。朦胧诗人主要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王小妮等。张枣开始写诗的时候,朦胧诗已经进入消沉时期,朦胧后诗歌流派开始出现在文坛上,诗人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但张枣的诗作还是成就了他少年才俊的诗名和气质。八十年代中期席卷中国大陆的出国热潮让张枣带着更多的梦想去了德国。出国的诗人大多渐渐丧失了创作的活力,至今仍在写作的可谓凤毛麟角,张枣更是在物质时代依旧笔耕不辍、坚守文化阵地的先锋诗坛精英。张枣著有诗集《春秋来信》,代表作包括《镜中》、《边缘》等。

张枣的诗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丰富的幻想让他的诗歌异彩纷呈。读他的诗,很容易就印证到雪莱和华兹华斯对于诗歌的某些概念的界定是多么适合他。“心灵有两类活动,叫做推理和想象。按照一种看法,前者可以认为是心灵在审查一个思想对另一个思想的关系,不论这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后者则是心灵在作用于这些思想时,以自己的光辉给它们加上色彩,并把它们当作素材,从而组成一些别的思想,其中每一思想更含有自身完整的原则。

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化的想象既是诗人个性的才华展现,也是对诗人创造力的一个考验。张枣的想象已经使他的每首诗都呈现出了缤纷的梦幻色彩。对于诗人的审美幻想,没有谁会愚蠢到拿意识流和朦胧的意向链接和理性的推理来比较。诗人的幻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遐思迩想,也不仅仅是自我主义者永恒回归的阐释循环与能指游戏,而是一种强烈的对过去安宁诗境般的幽雅的怀念,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如《春秋来信》中的“我深深地/被你身上的矛盾吸引,移到窗前。/四月如此清澈,好似烈酒的反光,/街景颤抖着组合成深奥的比例。/是的,我喊不醒现实。而你的声音/追上我的目力所及:‘我,/就是你呀!/我也漂在这个时辰里。’”这里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烦恼以至走到窗前向外看—美妙的人间四月天引发了诗人春天的梦幻———但入眼的没有江南的石板桥,更没有微雨双飞燕,街上现代化的建筑、交通工具、广告牌所呈现出的冷漠与深奥让诗人迷惘而又失落。诗人用尽力气,也“喊不醒现实”。《春秋来信》具有梦幻般的美,诗句中充满着作者轻灵而又妩媚的怀恋和无奈。远在异国为异客,满腹的思乡怨语化为了空灵的诗句,冥思中对江南过去宁静雅致生活的怀恋归结为一封春秋来信,构思之巧妙,令人惊叹。另外,他的《深秋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十月之水》等都用这种奇幻联想表达了同样的情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她想告诉他一个寂寞的比喻,/却感到自己被某种轻盈替换,/陌生的呢喃应合着千思万绪。”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诗中,诗人作了一个最诗话、最梦幻的设想,那就是蝴蝶早于梁祝之死就存在了。衣裳清洁的梁祝在郊外小石桥边游玩,英台的忧郁来源于双蝶的存在,她感觉山伯似乎镶嵌在来世,英台的绝望让她淡然地去逗弄蝴蝶,而不是哭泣。“这是蝴蝶腾空了自己的存在,/以便容纳他俩最芬芳的夜晚/他们深入彼此,震悚花的血脉”,这一节的思路和庄子的梦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是蝴蝶腾空了自己让英台与山伯灵肉结合,还是山伯与英台双双化为了蝴蝶。诗人对古典爱情的思恋和咏叹依旧寄托了他在莱茵河畔对于家乡的思恋,只是这种思恋的表达更加艺术化(诗化、唯美化、幻想化)了。
同时,他的诗作非常专注于自我感受的挥洒,这份自由舒展的情感里积聚着诗人对过去宁静生活的思恋,对传统的怀想。他温柔恬静,悲天悯人,充满了无尽的怀远追古的幽怨,具有既婉约又悲怆的风格。尽管是后现代诗,但诗歌中选用的意象也不乏古典之美。例如,梅花、菊花、青苔、井、木梁、马匹、辔绳、南山、铜币、月亮、黄狗、板桥、玉坠、江南、石桥、夜鹰、乳燕等等。有些题材直接使用古典戏曲中的故事和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吴刚的怨诉》等。可以说,他的诗以现代手法演绎着对传统的依恋。毫无疑问,张枣的叙述方式属于后现代派,是反传统的。在看上去无序的诉说中,贯穿始终的是对传统的依恋。例如,《春秋来信》的叙述中反复提到的“绿扣子”这一个象征物,所代表的就是传统文化中那些沉淀下来的经典的东西。依据现代生活文明的标准来看,经典的饰物反而无用。“绿扣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小的点缀,诗人对它的注意也是不经意间,没有庄重感,带有诙谐和俏皮的一面。如诗中说的“我们的绿扣子,永恒的小赘物”、“我拾起地上的绿扣子,吹了吹。/开始忙我的事儿。”显然,现代生活中“绿扣子”作为饰品的位置都要被动摇或删除。诗人的凄凉感溢满诗行。“这个时辰的背面,才是我的家,它在另一个城市里挂起了白旗”。诗的开头以一种背叛“现代”的力量感,夯实了整首诗对传统感情的基石,尖锐地给予了现代都市文明有力的一击,没有犹豫、留恋、谈判和模棱两可,白旗是鲜明的。他的诗几乎见不到被世俗生活浸染的痕迹,纷扰的现代生活没有伤害到他的诗歌,他悠闲地怀旧式地活在德国,笔耕不辍。他的诗让我们开始思考未来的无限以及逝去的传统。没有这个前后展望的姿式,当代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传统几乎代表了张枣诗意的来源,是其诗歌精神的精髓。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除了诗人不可缺少的幻想连缀之外,诗人好擅长以“静”传“动”,“动”、“静”结合营造出写意的意境,充满了妙悟,展示了诗人非凡的空间领悟力。“几件你拖欠的事情/乌云般把你叫到小山顶/”,“几只啄木鸟,边说边做/一圈圈声波在时光中荡漾”,在《父亲》里的那句“烟圈弥散着咄咄怪事”,《镜中》:“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十月之水》中的“你的女儿们可能就是她抽泣的腰带”。在这些诗句中,事情—乌云,声波—一圈圈,怪事—弥散,后悔—花落,腰带—抽泣……都是用动的状态来表现静态的甚至没有形态可寻的东西,这种穿插和相容使诗句所包含、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了,它在不停地多角度地唤起、合并、再唤起、再合并……直到唤起有力的共鸣,所用意向充分展示了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之深,同感艺术手法用得纯熟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中国神话里,点一只香,那袅袅的香烟就可以把你的意愿传达给上天的神仙。
张枣的诗歌作为现代诗,和其他朦胧诗、朦胧后诗歌的写作一样,其思想基础是生命哲学,其文学基础是象征主义。张枣甚至把握瞬间的感觉,运用优美的意向代指自己要表达的具象和情感。而且,诗人也不乏理性的控制,象征背后表意链条具有完整性。例如,他的近作《预感》。诗中作者真正关注的并不是“黑夜里的醉鬼”,而是“我们”的未来。作者的反向关照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吸引读者去思考到底谁做主语比较合适,这种反转本身的意义并不大,而隐藏在这种修辞后面的是作者对世界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如果我们预感未来,很简单,这就是一个幻想与失望的话题;未来预感我们,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哲学观了。从这句诗,就可以初步判断诗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做了很多迂回曲折的实践与思考,在追求真理或幸福的道路上辛苦地跋涉着。他相信一切都是命运,人不能和命运抗争,“诗以语言作为手段,但语言能产生两种很不相同的效果:其中有一种效果倾向于完全否定语言本身。”[2](P33)“诗总是和快感做伴的,诗所接触的一切心灵,都敞开自己来接受那个与诗中愉快相混合的智慧。”[2](P53)张枣运用惯熟的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着他对于未来和现实的判断,并昭示了青年们对单纯的热情的勇气和呼唤,这个主题就像一条完整的链条贯穿在全诗中。“它使我们清醒;它使我们有点悲哀;它也使我们当中许多人感到一种诗意。”[3]张枣的诗是唯美的,没有疯狂,也没有歇斯底里,静态的美与思索使张枣的诗就像淙淙流淌的小溪。
诗歌的语言比起哲学的语言,其表现力应更具穿透力和扩张力。张枣的诗作在运用词句营构意境和情感的同时,特殊的反传统的语句排列使他的诗句里充满了书面语和口语的交叉,这也是现代诗的语言具有无限随意和张力的特点所决定的。诗句中所有的语言技巧的推敲和琢磨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心灵颤动,读张枣的诗就能领悟到美妙与随意的结合。例如《何人斯》里有这样的描述“一片雪花转成两片雪花/鲜鱼开了膛,血腥淋漓;你进门/为何不来问寒问暖/冷冰冰地溜动,门外的山丘缄默。”《预感》里的她突然扬声问:“你敢吗?虽然轻细的对话已经开始。”张枣的这句诗极具创造性,“轻细的对话”是悄悄话,是心与心的碰撞发出的声音,心灵的交流,而“你敢吗?”是高度口语化的挑衅式的语言,显示了人物的勇气和不屈服的生活态度,给这首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而且,这句口语不少人认为诗歌从此落入了粗俗和随意,不再是贵族化的东西了。其实,现代诗的语言虽然不是经典的范本,甚至不合逻辑,但却充满了丰富的意义,而且不乏节奏和韵律。“吃饭或做家务的创造性与文学作品的剽窃行为相比更伟大,只有真正的创造行为是值得尊敬的。”[4]他的诗句有很多是口语化的,它所引用的口语是新鲜的、纯洁的,不像有些诗句中的口语肮脏、破损、下流,带有污染性而没有张力。张枣的诗是美的,语言的运用也是干干净净的。
当然,任何诗人的作品都将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而具有缺憾,张枣也不例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思想文化界正被文化寻根的气氛笼罩之时,张枣打起行囊奔赴德国。他的出国,在充分舒展了自由创作翅膀的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创作思想意境从此有了无法深掘的遗憾。他的诗缺乏历史深沉感、沧桑感,也缺少一份对民族和人类命运的更深刻的思辩,而这些正是成就一个伟大诗人所必不可少的。他的诗作仍旧残留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初写朦胧诗时的影子。从艺术手法上来看,他的诗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缺憾,就是所用意向的具象、色彩显得有些单薄。诗人的情感依然是炽热的,但远离他诗魂的江南风景是张枣不能两全的揪心之痛,同时决定了他诗中那挥之不去的怀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觉得读他的诗很单调,甚至读到后来感觉意义不大。诗人也很少使用色彩来表达他热爱的季节,包括他反复吟咏的十月。作者醉心于细腻的闪念般的温柔和沉溺于现代意向的象征化链接,忽略了对诗歌中其他表现手法的尝试。
诚然,张枣的创作艺术也是在逐步走向成熟的。纵观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的诗歌创作历程,呈现给我们的正是一个诗歌创作由中心到边缘、由辉煌灿烂到幽玄静默、由忧伤的隐遁到疼痛的重现的简单而又复杂的发展轨迹。从初期的迷惘、失望,到后期的思索、怀想,就像一个跑到城里迷路的孩子,随着自己的成熟长大,从焦虑、痛苦、跋涉到后来变得清醒、失落、静观,他的诗正在力求上升到“自然,历史,文化与人”这个大的文化范畴内。在生存成为第一借口的当代背景下,写诗和读诗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消费,无数曾经意气风发的诗人在今天无奈而忧伤地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隐遁状态,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诗的低潮期,张枣却依然以诗人的身份执着地站在那里,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永不停歇,不愧是一位年轻而又才华横溢的诗坛先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物质开始冲撞我们的生活诗歌写作的时候,他出国了,以至于他觉得是神在用某种方式保护一些诗人,所以他才能坚持写诗至今。他去德国也是怀了诗人兰波式的激情的,至今,他仍旧是诗人,而不是别的。诗人就像在疼痛中盛开的鲜花,他的诗至少唤醒了和正在唤醒着很多人。


相关阅读:

张枣诗选

张枣译史蒂文斯诗13首

张枣译马克•斯特兰德诗5首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张枣《历史与欲望》
张枣《空白练习曲》
张枣《杜鹃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